在一百多年前的泉州南安出过这样一位巨贾叫做黄奕住,怎么形容他的财富实力呢?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把现在马云和王健林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加起来,也敌不过他一人所取得的成就。
众所周知,马云和王健林那都是上过富豪排行榜的,比他们两个人还厉害的,那该是怎样的富可敌国啊。
黄奕住名下的产业众多,而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他的银行。在当时那个时代,拥有钞票发行权的仅有三家银行,分别是: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南银行。
中南银行即是黄奕住名下的,他持股高达70%,有一家可以发行钞票的银行,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由此不难想象,黄奕住的经济实力有多么的雄厚。
“有钱就任性”这句话在黄奕住的身上也是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的。1919年,黄奕住的母亲过74岁的大寿,黄奕住选择在鼓浪屿的中德楼为母亲大摆筵席。
彼时还盛行着搭戏台唱戏祝寿,黄奕住自然也是不会拉下这项娱乐的。只是,他这戏台却是搭的与众不同了一些。
黄奕住命人在戏台的四个角落分别放上了四个大木桶,你猜,这桶是用来干嘛的?竟然是用来盛放银元的!
黄奕住散下消息说,今日凡是路过的人都可以从桶中取走一块银元,算是随喜了。 这个消息一经传播,四面八方的人纷至沓来,可谓是把中德楼围了个水泄不通。
而就这些个银元,按现在我们国家流通的人民币来算的话,那一块也是值得个3000元的。
黄奕住如此的挥金如土,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他到底是坐拥着多少的财富。黄奕住最让人佩服的就是,他所坐拥的财富都是凭借他自己一砖一瓦所打拼出来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
黄奕住并非是富裕人家出生,相反,小时候,他的家境十分的贫寒,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奔波。在他十二岁这年,他跟随一位理发的师傅学习理发的手艺以作为谋生手段。
然而事与愿违,这份“工作”他也没能做的安稳。 在给一位当地的乡绅理发时,他疏忽之下,划破了这位乡绅的眉角。
当下,这位乡绅就暴怒不已,说是黄奕住触了他的眉头,扬言要让黄奕住在这个地方混不下去。俗话说的好,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更何况是当时毫无势力的黄奕住一家。
被迫无奈,家里人一致决定让黄奕住出去避避风头,还变卖了家里祖辈耕种的一块地换取了36块银元给黄奕住做路上的盘缠。
背井离乡的黄奕住确实是吃了不少的苦头, 先后辗转去了新加坡、印尼和中爪哇等地,但是因为没有别的一技之长,只能一直做着理发的营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了万里路的黄奕 住 眼界有了一定的开阔,逐渐意识到一直做个“剃头匠”的话,很难有什么出路。
这时,他的目光放在了同乡的卖货郎身上,察觉到了这也许会是个出路。想到就做,他先向同乡借了一些钱张罗起来了自己的摊子,走街串巷,开始了卖货郎的职业生涯。
不得不说,黄奕住是个十分有商业头脑的人。 别的货郎都是挑选一些商业繁华地带,但是他反其道而行之,不管山路多崎岖,不管地点有多偏僻,他都挑着一根扁担,毫无抱怨的穿行。
糖果、咖啡、杯盘,各种货物应有尽有,加上他为人真诚,童叟无欺,很快他的名号就起来了。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他的魄力,他看准时机,开了自己的第一家杂货店取名叫做“日兴牌”。
因为他经营管理得当,杂货店的经营蒸蒸日上,十二年后,他的杂货店开遍了印尼的全国各地。 那个时候的他才只有三十岁,就已经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不久之后,一战开始了,黄奕住看准了商机,开始经营糖类,靠这个达成了资本的迅速积累,彼时,他的身价暴涨,还一度被称为是“亚洲一代的糖王”。
他的名字还被编入了《世界商业名人录》之中,当初的穷小子黄奕住摇身一变成为了商业大鳄黄奕住。
一战结束之后,荷兰殖民地政府损失十分的惨重,经济上一度入不敷出,这个时候蒸蒸日上的黄奕住就成为了他们的眼中钉。
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想要从黄奕住的腰包之中索取一些钱财。绞尽脑汁之后,他们给了黄奕住两个选择:一是:向荷兰政府缴纳一千五百万的税费,并且加入荷兰国籍;二是离开荷兰,从哪来的回哪去。
黄奕住并不受荷兰政府的威胁,当下就决定变卖自己的资产,重新投身于祖国的怀抱。 而当时黄奕住将自己的资产一共变卖了多少钱呢?
一共一亿美金!这在当时可是个天文数字啊。回到祖国之后,黄奕住也没有闲下来,开始了新的投资,固定自己的资本;他还在厦门的岛上置产了160栋别墅,可谓是十分的豪横啊。
黄奕住不仅是商业上有着大智慧,为我辈楷模;就是为人处世上也是十分的让人敬仰。 他事业成功之后,还十分的关注我国的公益事业。
厦门市一个海岛,鼓浪屿上面的水大多都是不能直接为生活所用的,这就给民众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麻烦,黄奕住看到了这一点,决心要做点什么,改善厦门同胞的生活质量。
他很快就着手规划这件事了,先是在上海进行招投标,建立了厦门自来水公司。后来经过检测,该公司的水质质量已然是亚洲最好的水质了。
除了基础设施之外,他还十分注重国民的教育问题,大手笔的捐助了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等高校。
黄奕住先生的这一生堪称是传奇,他不仅是创建了商业的奇迹,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代大儒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风范,我辈楷模。
我们所要学习的不仅是他在商业上所展现出来的雄才大略,还有他功成名就之后的爱国爱民之心。
建筑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
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
在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
有许多独具匠心的历史建筑
图|鼓浪屿
今天A萌君带你走进
有“中国第一别墅”之称的
黄家花园
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
剃头匠的传奇人生
图|鼓浪屿
以豪华著称的黄家花园,其主人黄奕住最初并不是所谓的“豪门”,而是一个南安金淘乡下的剃头匠 。
黄奕住|1868-1945
1888年,20岁出头的黄奕住身藏父亲卖掉祖传田地换取的36块银元,带着理发工具,徒步一百多里走到厦门 ,搭木帆船踏上自由港新加坡,开始仍操剃头旧业,成为当地人熟知的“剃头住”。
后来,黄奕住从新加坡辗转到印尼的棉兰、爪哇,经过多年打拼,逐渐成为跨多个行业的商界巨头和华侨领袖。
富丽堂皇的“第一别墅”
黄奕住1919年回国定居鼓浪屿后,先是从洋人手中买下原英商德记洋行的住宅,然后耗资近百万元开始了重建工作,宏大的规模与优美的设计在当时超过鼓浪屿所有的别墅,号称“中国第一别墅” 。
图|厦门日报记者 王火炎
黄家花园分为北、中、南三座住宅,其中尤以主体建筑中楼最为骄人。三座别墅呈“品”字状分布,中楼向西后退20余米,形成东侧中心花园。
图|鼓浪屿
南北两座别墅在装饰细节处借鉴了西方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屋顶老虎窗设计为带有巴洛克风格的装饰性山墙面。而中心花园的设计也模仿了巴洛克风格,与之互相呼应。
黄家花园中楼
居于C位的中楼是一座两层豪华别墅,使用西欧建筑传统的四面宽回廊,水泥剁斧,凹槽纤细垂直,挑檐水平划分,外形整洁华贵,气度非凡,别墅主人常在此进行宴饮等外事活动。
黄家花园内 黄奕住林尔嘉两家子女的婚礼
建筑整体呈现出民国时期新潮的装饰艺术风格与南洋风格结合的特征,造型简练却不单调,极具现代感,不仅跨越时空地向我们展现着昔日商人巨贾的富庶,也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碰撞出的强烈火花。
百年别墅 风采依旧
图|鼓浪屿
上世纪50年代黄家花园曾为厦门的“国宾馆”,接待过邓小平、尼克松、李光耀等国家政要,如今已改成别墅酒店,普通游客也可入住,感受一场独特的繁华旧梦。
图|鼓浪屿 图|鼓浪屿
《厦门新娘》《保密局的枪声》《小城春秋》《传奇夫人》等曾经风靡一时的影视作品以及近期热映的电影《第一炉香》都曾在黄家花园取景。
走进厦门奢华沧桑的老别墅
仿佛在邂逅
厦门浪漫优雅的旧时光
关注A萌君带你了解
更多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
温馨提醒
1、疫情防控不松懈,进入景区景点、各类场馆前请自觉接受体温监测,八闽健康码查验等防控措施。
2、小伙伴们前往景区、场馆,一定要记得提前预约哦,可关注“海上花园 诗意厦门”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
3、在景区游玩时务必佩戴好口罩,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不聚集、勤洗手、勤通风,注意常态化疫情防控。
部分来源:海峡旅游、鼓浪屿
编辑:吕雅红
责任编辑:陈芹珠
之前我们写了很多篇关于鼓浪屿豪宅背后的故事,但要说到鼓浪屿,乃至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豪宅,那么就只有黄家花园。黄家花园临近马约翰体育场边上,往前走一会儿就是大海,与著名的菽庄花园相邻不远,是中国著名爱国华侨商人黄奕住家族的故居。
黄家花园原名为中德记,曾是英商洋行的产业,后来被林菽庄乔迁鼓浪屿后买了下来。1919年在东南亚闯下一片天下的黄奕住,携带数百万美元资产定居鼓浪屿。很快黄奕就从林菽庄手中买下中德记,并在之后陆续扩建,成为了鼓浪屿上占地面积规模最大的别墅庄园。除此以外,黄奕住也在鼓浪屿上开启了“买买买”的 模式,当年鼓浪屿上有许多房产便是在黄家名下,可谓是真正的顶级豪门。
黄家花园有多豪?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高达4500平方米,前后耗资数百万打造。整座庄园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主,同时又引入西方巴洛克装饰,建成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大气的庄园。我们都知道,鼓浪屿房价寸土寸金,以这样的一处占地规模,以及他的名人效应,黄家花园都是亿元最低估值。
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黄家花园却靠着黄奕住的影响力闻名全国,许多商政名流人士都以能够到黄家参观为豪。解放后,黄家花园被借用改造成宾馆、疗养所,许多外宾,甚至是总统,以及我们的伟人都曾在此下榻过。依靠这些历史名人背书,以及它的地理位置,如今其酒店豪华房间价格能够媲美五星级。
目前这座庄园主要为酒店、餐厅、以及私人府邸(不对外开放)。我在一位扫地的阿婆口中得知,原先庄园部分租赁给其他人营业,后来黄家后人回国后由自己独立经营,这也是目前鼓浪屿上极少数为原住民经营的场所。
因为靠近菽庄花园,且占地规模面积非常大,时常有游客站在紧关的大门前拍照,但对于背后的黄家历史,特别是黄奕住的发家过程以及他在近代史上对国家的贡献,具体信息就鲜为人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