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广东人”鹈鹕,一张大嘴吃遍天下,连长颈鹿它都想一口吞下

鹈(tí)鹕(hú),天生有个大口袋似的嘴,只要嘴装得下,什么都敢吃。就算嘴装不下,无论如何也要亲自上嘴试一试才甘心,就连长颈鹿都不放过。作为“鸟中广东人”,难道真的没有鹈鹕不敢吃的东西吗?

尝试吞下长颈鹿的鹈鹕

鸟不可貌相的捕鱼高手

世界上的鹈鹕总共有8种,都是鹈鹕属的成员。这8种鹈鹕在颜色、体型和生活区域上稍微有一些不同,不过都长了一个宽大的口袋嘴。

这个“口袋”从鹈鹕的下嘴壳上延伸出来,到长脖子的中间段结束,由一层延展性极佳的皮肤构成,最大能装下18升水,被叫做“喉囊”。

鹈鹕和天鹅、海鸥一样,是一种水禽,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水域,全世界都有它们成群结队的身影。

水禽主要的食物来源是鱼,鹈鹕的捕鱼技巧在水禽里还是很高超的。善于捕鱼的鸟眼神都很好,在水面上飞翔的时候也能过滤掉水的折射,准确锁定水里的鱼。

每当鹈鹕找准目标,它们就会从天上俯冲下来,一头扎进水里,宽大的喉囊像渔网一样,连水和鱼全部装进嘴里,然后收缩喉囊把水挤出去,留下的鱼就吞进肚子。

鹈鹕捕鱼时的嘴很像蓝鲸

除了这种像蓝鲸一样的捕鱼方式,鹈鹕还会打配合。每当发现鱼群之后,鹈鹕们会组成直线或者U形,翅膀用力拍打水面,合力把鱼群往浅水滩赶,最后饱餐一顿。

鹈鹕是体型最大的鸟类之一,成年的身高平均在1米5左右,有些品种的鹈鹕两只翅膀张开能达到3米。尽管有这么“强壮”的个头,有时候鹈鹕也会被“欺负”。

在沿海生活的鹈鹕,从水里舀起一嘴鱼之后,就要防备海上最出名的“小偷”——海鸥。尽管还没有鹈鹕的嘴巴长,身形灵活的海鸥总是能从这张大嘴巴的空隙里偷出鱼来,而鹈鹕体型大,起飞很慢,有时满满一嘴鱼都会被海鸥抢光。

海鸥正在“打劫”鹈鹕

除了偶尔被海鸥欺负,其余时候的鹈鹕可是生猛无比。

最重达到13公斤的体重让它们走起路来很有些嚣张的气势,而长达30多厘米的大嘴更是让它们“无所畏惧”,也是它们什么都敢下嘴的底气。

“鸟中广东人”名不虚传

与一般动物不同,鹈鹕的眼里似乎只有“能装进嘴里的食物”和“不能装进嘴里的食物”两种东西。

在陆地上的时候,它们常常挺着肚子迈着方步四处乱逛,看到什么感兴趣的就直接张嘴,吞得下就吞,吞不下也要尝试几次才会放弃。

反复测量能不能吞下水豚

自然界中其实并不存在只吃同一种食物的动物,鹈鹕擅长捕鱼,归根结底还是一种食肉的鸟类,所以,它们看什么动物都觉得可以吃。

比如说看鸽子不顺眼——吞掉:

合影的小孩——尝一口:

就连睡着的狗狗也要试试能不能吃

而人工饲养的鹈鹕更是“来者不拒”,吃过饲养员的手机、游客的零食、造景用的小道具等等,时不时就能看到抢救鹈鹕的新闻。

可以合理怀疑,如果哪天鹈鹕被逮捕,一定是吃了什么不该吃的东西。

万物皆可吞的一张嘴,也不仅仅只有捕鱼、测量食物这两种功能。对于鹈鹕来说,这张大嘴还是雏鸟的“饭桌”。

看起来总是什么都不怕的鹈鹕,对婚姻却十分忠诚。通常来说,成年后第一次配对成功的鹈鹕就会相伴到老。即便配偶不幸去世,留下来的鹈鹕也很少会重新寻找伴侣。

每到繁殖季节,鹈鹕们会聚集在岛屿上,选择树林、灌木之间的地面筑巢,雌鸟产卵后,由这对夫妻轮流孵化。当雏鸟出生后,父母先是用半消化的食物喂食,等孩子长大一些,就会直接把头伸进喉囊里吃小鱼。

喂孩子看起来也像“尝一口试试”

鹈鹕作为水禽,浑身的羽毛十分紧密。为了放水,它们屁股上还长了一个会分泌油脂的腺体,日常习惯就是用嘴把腺体产生的油脂涂抹到全身,给羽毛增加防水性,以免游泳后羽毛太重飞不起来。

而鹈鹕生活的地方大多气候温暖,当它们觉得太热的时候,全身上下散热最快的地方,就是由大片皮肤构成的喉囊。

于是,为了降低体温,鹈鹕偶尔会做出一种非常诡异的动作:张开大嘴,脑袋后缩,把自己的脊椎翻出来透透气。

这个看起来很诡异的动作对于鹈鹕来说还有个很方便的作用。因为进食习惯,它们捕鱼时把水挤出去之后,可能会把小石子、树叶、泥沙之类的东西一起留在嘴里,时不时翻开大嘴刮一刮,就当是“刷牙了”

吃四方的大嘴,并不是铁嘴

2017年,美国一位摄影师在阿拉巴马州拍摄到一只可怜的鹈鹕,它的喉囊下方破了一个洞,刚捕到的一条小鱼用了十分钟从这个洞里逃出生天,而摄影师和鹈鹕都无能为力。

尽管喉囊上的血管都清晰可见,皮肤看起来也薄得透光,不过鹈鹕这张大嘴其实非常坚韧,甚至筑巢时可以直接搬运大量粗树枝。

在自然情况下,鹈鹕如果不小心被异物卡住喉咙,可以用“翻脊椎”的动作及时吐出异物,只有运气非常差的鹈鹕才有可能被划破喉囊。

但随着人类钓鱼、捕鱼的行业兴起,它这张用来生存的大嘴,却不是人类科技的对手。

把鱼和鱼钩一起吞进肚子的海南虎斑鳽(jiān)

只要稍微了解钓鱼活动,就会知道鱼脱钩是很常见的情况,有时脱钩的鱼还可能挣断鱼线,带着鱼钩逃走。这样一来,许多以捕鱼为生的动物就成了最大受害者。

前面所说的那只可怜鹈鹕,多半也是因为带着鱼钩的鱼在嘴里挣扎,才划破了喉囊。

除了鱼钩带来的意外伤害,捕鱼高手鹈鹕还会被人类蓄意伤害。

2014年,美国洛杉矶的国际鸟类救援研究中心工作站救治了一只鹈鹕,它的喉囊一侧出现了一条巨大的切口,兽医为它缝了300多针才补好这个大伤口。

根据了解,当地有渔民认为大群鹈鹕是自己捕鱼的竞争对手,会用利器故意划开鹈鹕的喉囊,让它们不能再捕鱼。

与很多野生动物面临的困境相同,人类的活动对鹈鹕依然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湿地被破坏、渔民捕杀、水体污染、大量捕鱼导致食物减少等等,都是鹈鹕整体数量减少的原因。

因为脑袋上长着卷曲羽毛而得名的卷羽鹈鹕

比如曾经常在我国境内出现的卷羽鹈鹕和斑嘴鹈鹕,现在已经基本接近绝迹了。

就在今年12月1日,南美洲的秘鲁地区爆发了一场禽流感,由H5N1病毒引起的禽流感在十天之内杀死了超过一万三千只鸟类,其中大部分都是秘鲁鹈鹕。

新闻报道截图

而活着的秘鲁鹈鹕,拥有鹈鹕家族里颜色最丰富的漂亮外表。

颜色鲜艳的秘鲁鹈鹕

目前,鹈鹕家族里的8种鹈鹕全都是《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里的成员,在我国境内的鹈鹕也都是保护动物。

万物有灵,我们还是更喜欢看到抬着大嘴四处吃东西的鹈鹕。

“嘴大吃四方,鸟界广东人”,敢把人放进嘴里的鹈鹕有什么来头?

鹈鹕,由于嘴巴特别大,再加上看到什么东西都想吞进嘴里,因此有人戏称为:

“动物界的广东人”

尽管它们的嘴巴是为捕鱼而设计的,但是当鹈鹕遇到其他鸟类时,也会忍不住嘴欠地想要将其吞入到口中。

遇到动物,也会忍不住尝尝人家是什么滋味。

即使遇到长颈鹿,也会嘴欠地想要将人家吃掉。

如果鹈鹕针对的仅仅是动物也就算了,它们居然还把主意打到人类身上,看到小朋友就想尝尝可不可口。

不仅是小孩,就连大人也不放过。

尽管它们的嘴巴非常大,但它们显然是没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人类没吃掉它们就算不错了,它们居然还想把人类吞入口中。

鹈鹕的嘴巴

鹈鹕超乎寻常的大嘴并不是它们嘴巴特别大,而是它们有着超级大的喉囊,在没有张嘴之前,鹈鹕的嘴巴看起来很正常,但张开嘴巴之后,你就能感受到什么叫做血盆大口。

鹈鹕最早出现于距今3000万年前的渐新世,当时的鹈鹕已经有这么大的嘴巴,在之后很长时间里,它们的嘴巴都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意味着该嘴巴非常有利于它们的生存, 以至于演化出其他类型嘴巴的鹈鹕要么因无法适应环境灭绝了,要么改吃其他食物了,只有鹈鹕依旧延续着祖先的习惯。

鹈鹕的嘴巴非常大,在觅食时,它们会在水面上缓慢又平静地游动,等到发现鱼儿时,它们会突然将大嘴伸入到水中,将水和鱼都兜入到嘴巴中,然后收缩喉囊,将水从嘴巴中挤出,然后吃掉嘴巴里的鱼。

不过,由于鹈鹕的大嘴非常能装,它们在捕鱼时,也经常把河底的淤泥、树枝等一并吞进口腔中。但是鹈鹕有办法应对,它们会经常清理自己的喉囊,将喉囊里的小沙子、小石头都清理干净。

鹈鹕的喉囊虽然看起来非常薄,甚至能够透过它们的喉囊看到口腔里的鱼,但实际上它们的喉囊非常结实,即使是一群鱼在里面折腾,都无法刺破它们的喉囊。

然而,有一些鱼被鱼钩所钓着,然后又挣脱了,导致鱼儿携带着鱼钩逃脱了,当它们不小心被鹈鹕捕捉到时,锋利的鱼钩有可能会划伤鹈鹕的喉囊,使其无法捕鱼。

鹈鹕属于一夫一妻制的鸟儿,和其他鸟儿不同的是,鹈鹕一旦确定了伴侣就会终身不换,一直相伴到老。在交配之前,雄性鹈鹕会向雌性跳舞求爱,只有当雌性对它们满意时,它们才会交配,之后共同繁衍后代。

在繁衍后代期间,鹈鹕会把喉囊当做储物袋,将鱼儿装在里面,不过如果装的很多的话,鹈鹕就会头重脚轻,很难飞翔。当鹈鹕返回巢穴时,它们就会将让幼崽深入到它们口腔里,吃掉妈妈给它们准备的食物。

鹈鹕的现状

全世界一共有8种不同的鹈鹕,其中在我国分布着3种鹈鹕,分别是白鹈鹕、斑嘴鹈鹕以及卷羽鹈鹕, 它们都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鹈鹕处于无危状态。但我国境内鹈鹕数量非常少,大约只有50只左右的卷羽鹈鹕,以及零星几只其他种类的鹈鹕。然而在过去,鹈鹕曾经是我国西北地区非常常见的鸟类。

导致我国鹈鹕数量较少的原因非常复杂,首先鹈鹕是一种候鸟,它们每年会在欧洲地区繁殖,而在非洲以及亚洲西南部地区越冬,在过去我国的新疆天山地区、塔里木河地区以及青海湖都是它们的栖息地。

但由于世界范围内的环境破坏,导致鹈鹕在迁徙过程中的补给点被破坏,以至于它们无法飞跃到我国。另外,鹈鹕是一种湿地生物,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当地环境适宜,还要求湿地里有大量的鱼类,能够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然而在过去,湿地环境不断被破坏,湿地内大量捕捞鱼类,导致它们的食物锐减,以至于一些鹈鹕迁往他处过冬。

但在最近几十年,随着我国环境的保护,以及退耕还田等措施,在原来鹈鹕的过冬季,现如今也发现了一些鹈鹕的痕迹,相信随着我国环境的恢复,这些鹈鹕会再次返回我国越冬。

看看光顾银川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长啥样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 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 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 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 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 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 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 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 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冬季到来,候鸟继续向南迁徙。最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东亚种群只有百余只的卷羽鹈鹕再度光顾银川,这是银川黄河湿地历史上第二次记录到卷羽鹈鹕的踪迹。目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据相关资料显示,卷羽鹈鹕的东亚种群不足150只,甚至更少。在中国,卷羽鹈鹕常见于北方,冬季迁至南方。宁夏作为中国西部以及东亚-澳大利亚鸟类重要的迁徙路线和栖息繁殖地,是包括卷羽鹈鹕在内的许多野生鸟类迁徙中重要的补给站。(记者 李佩珊 宁夏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供图)

标签列表